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的治理力度持续加强。年内已有48单行政监管措施或处罚针对资金占用问题配资网址,涉及37家公司和165名自然人。这一系列严厉举措表明,监管部门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整治这一资本市场顽疾。
5月9日,证监会发布《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》,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发现控股股东及关联人占用募集资金时,应及时要求归还并披露相关情况。5月26日,证监会负责人进一步表态,将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,加大对资金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。这些政策信号释放出监管层"零容忍"的坚定态度。
严厉追责"关键少数"
监管层坚持"追首恶""惩帮凶"的执法理念,将矛头直指资金占用的始作俑者。今年以来,多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、董监高因资金占用问题被采取监管措施。5月27日,北京证监局对ST东时及相关责任人采取责令改正和警示函措施,因其使用1.06亿元募资补充流动资金逾期未还。
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资金侵占的手段日趋隐蔽复杂。除传统的直接侵占资金、违规担保、关联交易外,高溢价对外投资并购、高价收购关联皮包公司资产等新型手段频繁出现。从年内48单处罚案例看,违规行为涵盖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、以设备采购款名义提供资金、通过收购股权方式占用公司资金等多种形式。
监管层对165名自然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处罚,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、董监高等"关键少数"。处罚类型涉及取消董监高任职资格、罚款、市场禁入等。这种精准打击模式体现了"谁占用资金谁承担责任"的原则,同时对参与或配合实施资金占用的董事、高管追究连带赔偿责任。
多维度督促整改到位
监管层始终坚持"占用必须还、整改有期限、退市不免责、追偿多手段"的监管态度。在责令改正期及启动规范类退市进程中,监管部门多次采取发函、通报批评等手段督促上市公司按期清收占用资金。5月23日,ST东时、ST华微、ST龙宇、ST观典四家公司收到交易所工作函,要求尽快清收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。
2024年4月发布的"退市新规"将大股东大额资金占用且不整改的情形纳入强制退市考虑范围。这一规定进一步提高了违规成本,促使更多上市公司实控人主动解决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。多家公司已被监管督促,如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清收被占用资金,将面临退市风险。ST东时在公告中进行重大风险提示,公司需在2025年6月19日前清收3.87亿元被占用资金,否则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。
监管层持续坚持"退市不免责"态度,即使公司退市,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偿还义务和相关法律责任仍不免除。ST龙宇因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已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,但其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责任并未因此减免。
上市公司正积极采取多种手段督促控股股东归还款项。广农糖业、华特达因等公司通过法律诉讼途径追回被占用资金。独立董事也发挥监督作用,ST长康的三名独立董事联合向公司提交督促函,要求相关方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偿还占用资金。中证投服中心通过推动集体诉讼、股东代位诉讼等方式强化投资者保护,太安退代位诉讼案成功追回5.72亿元占用资金本息,成为首单"零成本"代位诉讼全额追回大额股东占款的成功案例。
本文源自:金融界配资网址
九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