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我们看不上的印度配资知识平台,GDP居然超越隔壁岛国,跃居世界第四。它真的有这么强吗?
最近,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首席执行官BVR Subrahmanyam发表声明:该国GDP已经超越岛国,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。并且他们非常有信心,在2.5到3年的时间内,超越德国,升至第三。
这个委员会,是由该国各邦的首席部长以及直辖区的副督察等高级领导者组成,可以说这番言论代表了该国的真实想法。
那么,他们真的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了吗?
其实判断这句话的可靠性,说难不难,说简单也不简单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因为我们是有据可查的。根据2024年各国公布的GDP数据可以看到,印度的GDP是3.90910万亿美元,而岛国是4.02621万亿美元,很明显印度是没有超过的。
不过,双方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,超越是早晚的事。看看增速,岛国的GDP名义增速是2.9%,实际增速则只有0.1%;而印度的实际增速高达7.2%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预测其今年的增速也有6.2%。
这么一算,超过岛国也就是今年的事。
但是,这事不应该等到今年的数据出炉再说吗?现在说出来,有什么说服力呢?更何况当今世界风云变幻,远了不说,当下的老美关税就有极大的不确定性,前不久的印巴冲突又让他们吃了大亏。狠话放得太早,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打脸。
印度经济未来如何?
尽管这么说,从目前来看,印度超日赶德也就是早晚的事。其实只要不出意外,等到2026年各国发布今年的GDP数据,我们就有可能看到印度正式上升到世界第四了。
另外,IMF估计,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近两年唯一GDP增速超过6%的国家,印度在2028年将会达到5.584476万亿美元的GDP数据。届时,他们也将正式超越德国,来到世界第三。
毕竟,印度的人口基数就在那,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,就算再小的数字,乘以这么巨大的基数,结果也不容小觑。甚至在更遥远的未来,我们可能会看到我国跃居世界第一经济体,印度来到世界第二的格局。
要知道,印度的人口依然处于增长状态。其总和生育率目前接近于2.2,仍然高于达到世代更替目标的2.1。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,该国到2050年的时候,人口将达到17亿。
当下,该国的中位数年龄仅有28.2岁,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国家之一。这样的人口福利,对他们的经济帮助也是非常大的。
因此,有经济学家推测,即使放眼到2050年,印度可能依然能保持年均6%以上的GDP增速。届时,虽然他们的经济体量依然不足以超越我国,但和我们的差距也会大幅缩小。
印度,真的有这么强?
印度只是表面繁荣?
首先,上面我们提到的GDP,都是名义GDP。这种GDP的数值,包含了通胀或者通缩的影响在内,对印度来说,是难以准确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的。只有结合实际GDP,剔除价格波动以及货币等因素的影响,才能确保排名的真实可靠。
而且,别看印度的GDP在蹭蹭蹭往上窜,但经济学家注意到,该国的HDI指标仍然排在中后的位置。根据最新数据,在193个国家和地区中,印度仅仅排名130。(当然我国也不高,排名78,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自己仍然是发展中国家)
什么是HDI呢?
它的全称是Human Development Index,翻译过来就叫人类发展指数,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一个指标。HDI主要参考了预期寿命、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三个因素,通俗点说就是以所有人口为整体的医疗水平、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。
一个国家究竟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,亦或是所谓最不发达国家,目前主要参考的就是这几个因素。
印度的GDP不断上升,HDI却基本上原地踏步,说明的问题只有一个:他们迎来的只是表面繁荣。
真实的印度到底如何?
大家印象中的印度,似乎只有脏乱差,会吹牛。这一点确实有,但大家受到信息偏差的影响,没有看到印度的另一面。
先说好的一面
实际上,自从1991年实行改革以来,印度的经济确实经历了一个长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阶段。
2018年,印度约95%的家庭获得的电力,较10年前的72%有明显提升;
印度成人的非文盲率在1980年只有45%,现在已经超过了85%;
他们也懂得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的道理,近些年来没少修建高速路,还出现了时速160公里的国产“半高铁”列车,不再只有大家印象中谁都可以扒、随意上下车的老旧列车;
在线支付也走进了印度人的生活,很多摊贩都已经开通了线上支付的渠道,方便购物。
不好的方面
上面提到的美好数据,很多也都是表面繁荣,比如:电越来越普及,但停电问题比较严重;非文盲率越来越高,但很多人其实仅仅勉强识字;在线支付正在普及,但相关企业经营水平和我国差距比较大……
虽然印度人口众多,看似有巨大的人口红利,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。有数据表明,2022年的时候,印度20~24岁年龄段的城市青年,失业率甚至高达42%。其劳动力人口长期只有4亿多,只占了总人口的零头,女性就业率更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;
社会平等仍然遥不可及,这里既包括男女平等,也包括挥之不去的种姓制度,还包括贫富差距;
印度的人均GDP依然比较低,2024年只有2740美元,只有我国的五分之一左右(12681美元);
国家层面上看,印度长期忽视制造业的发展,也缺少对小微企业的扶持,这就导致资源越来越向大城市、头部企业和现有产业集中,产生另一种模式的两极分化。
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,难以全部罗列。
总结
印度的经济,确实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,未来也很有后劲。但总的来说,富起来的并不是大众,而是原本就富裕的人群。至于穷人,说不上越来越穷,基本上也是原地踏步。
在这种情况下,印度的繁荣,不是表面繁荣还能是什么?
如今他们仍然努力追求的,是我们早就实现的目标,甚至很多我们已经达成的成就,是他们目前看起来遥不可及的。试问这样的水准,如何和我们看齐?
不论印度今年有没有在GDP总量上超越岛国,三年后能否跻身世界第三,其真实落后的现实恐怕是无法改变的。
他们真正需要提升的配资知识平台,都是在表面之下,比如流在血液里的、刻在骨子里的东西。如果不在更深的层次做出改变,他们的GDP,就依然只能靠人数硬撑。
九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